优势视角下农村精确扶贫模式革新路径探索

点击数:242 | 发布时间:2025-02-11 | 来源:www.dps4.com

    中图分类号:F3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8)03-0046-05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年轻人基金项目“农村进城隔代教养的祖辈老生活活困境与干涉模式研究”(17YJC840042);国家级大学生革新练习计划项目“精确与有效:社会扶贫的理念革新及其达成路径”(201610304010Z)阶段性研究成就;南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

    作者介绍:高梅书(1974- ),女,江苏响水人,南通大学习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社会工作;季甜甜(1996-),女,江苏南通人,南通大学习管理学院学生,研究方向:社会工作。近年来,国内政府高度看重社会工作在扶贫工作中有哪些用途。民政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2017年6月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指导建议》。该《建议》以帮助脱贫攻坚为目的,以促进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发挥用途为核心,提出了一系列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政策手段,为社会工作帮助脱贫攻坚提供了规范引导。在脱贫攻坚阶段,精确扶贫成为关键字。精确扶贫是反贫困系统的综合实践过程,它更强调参与各方的能动性实践。精确扶贫要把目的的精确考量同成效意义上的精确联系起来,即脱贫成效要有持续性[1]。社会工作的优势视角强调对案主的需要、特征和优势进行科学评估,激起案主的能动性,在对话与合作中促进案主的自我成长和改变。可见,优势视角与精确扶贫的理念具备内在的契合性。因此,本文尝试将优势视角引入农村扶贫社会工作,讲解其基本理念、在扶贫工作中的优势及实践路径,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学界对优势视角扶贫模式的广泛关注和研究,从而推进精确扶贫模式的革新进步,让贫困群体更快更彻底地摆脱贫困。

    1、优势视角的意思及基本理念

    优势视角是美国查尔斯?拉普教授及其团队于1982年在对慢性精神病病人的介入过程中提出的。该研究团队采取全新视角看待那些精神病病人,觉得他们虽处于困境、具备疾病或人格缺点但仍具备优势,而以往这类优势一般被别人和病人忽视。在治疗过程中,拉普研究团队不但充分挖掘精神病病人自己优势,而且充分运用社区资源帮助他们成功融入社区生活[2]。后来,美国堪萨斯大学社会福利学院教授丹尼斯?塞勒伯在《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一书中将优势视角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工作实践模式进行了系统的讲解。优势视角是在深思传统问题视角的弊病基础上提出来的,它弥补了传统社会工作中放大案主问题而对其优势、潜能关注不足的缺点,觉得所有些案主都是有潜能的,即使是处于困境中的案主也有改变的可能。优势视角对于案主优势和潜能的关注,在社??工作范围具备“范式革命”的意义。经过30多年的进步,优势视角已成为“社会工作范围的一个基本范畴、基本原理,是一种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开发并借助人的潜能,帮助案主从挫折和不幸的困扰中挣脱出来,最后达成其理想的一种思维方法和工作办法”[3]。

    优势视角的基本理念可以用以下几个核心定义来概括:第一,优势。优势视角不再是专注地集中于案主的问题,而把目光投向优势和可能性,觉得任何个人、家庭、团体和社区都具备自己的资源与优势,即使是处于挫折、压迫、困难中的案主仍具备内在的潜能。“在创伤、痛苦和苦难的荆棘之中,你能看到期望和转变的种子……动员案主的力量(天才、常识、能力和资源)来达到他们我们的目的和愿望,如此案主将会有更好的生活水平。”[4]4第二,赋权。“赋权意味着帮助个人、小组、家庭与社区在其内部或周围探求和扩展其资源与方法的意图和过程。”[4]14赋权定义强调:助人者要与案主和委托人之间打造合伙人关系;将案主视为积极的能动主体;扩大案主的能力和优势;关注个人或家庭与环境之间的互动。第三,成员资格。某个个体或群体,若没成员资格,就可能有被边缘、异化和被压迫的危险。优势取向承认大家服务的所有人是某一类型的成员,并享有随成员身份而来的自尊和责任。第四,抗逆力。大家在遭遇紧急麻烦时会反弹,个人和社区可以克服和超越紧急麻烦的负面事件。抗逆力是一种面对磨难而抗争的能力。抗逆力是一个过程――来自于迎接自己世界的需要和挑战的关于能力、常识、洞察力和美德的持续成长和说明[4]16-17。

    2、优势视角运用于农村扶贫工作中的优点

    优势视角在扶贫工作中的运用,能有效弥补传统问题视角扶贫模式的不足,具体而言,主要体目前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益于降低贫困的负面标签效应,让贫困群体获得应有些尊严

    传统问题视角下的扶贫工作,大多只关注贫困者面临的问题,对其自己的优势和潜能关注不足,长此以往,贫困者比较容易忽略自己优点,给自己贴上“问题标签”,会变得愈加没自信。吉林大学的万艳对488个贫困者的心理情况调查显示,725%的人觉得贫困影响到了我们的心理健康,953%的人觉得低保户的身份给自己带来了负面影响,542%的人觉得外面的人轻视自己且不愿与自己合作交流[5]。这种“标签”效应下的不健康心理会减少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使他们越发变得消极、悲观,看不到自己的优势和潜能,看不到生活的期望。优势视角强调为案主“赋权”,觉得其他人都有其自己的优势,在介入过程中帮助贫困群体挖掘自己的优势,发现我们的潜能,勉励他们追求我们的价值和梦想,找回自信和尊严。同时,突出贫困群体的优势可以改变外面对于贫困群体负面刻板印象,使外面认识到贫困群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可以对他们表达尊重和平等相待。 (二)有益于发挥贫困群体的主体性,防止其被“客体化”

    国内传统扶贫模式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帮扶模式,也就是“输血式”的扶贫模式,主如果向贫困群体直接提供资金和物资援助。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觉得资金的援助并不可以真的改变贫困群体的近况,贫困群体更应该达成“能力脱贫”。虽然国内近年来的扶贫模式渐渐从“输血”模式向增能型的“造血”模式转变,但“问题视角”下的“增能型扶贫”也只不过通过引入外来资金,兴办当地教育、建设基础设施和拓展科技培训等方法拓展,其间扶贫对象的主体性没遭到足够看重,具备“盲目增能”“被动增能”等缺点。吉林大学教授李文祥对东北贫困山村――河村的扶贫实践研究发现,以所谓的“增能”扶贫为核心的河村大搞农业科技、小额信贷、就业培训,但在2005―2009年间的脱贫率和返贫率都达到了80%以上,呈现双高现象,并没真的达成脱贫[6]。返贫率这样之高,究其缘由,主如果在此过程中村民只不过被动地配合扶贫项目行动,主观能动性未能有效发挥。后来,李文祥等人在河村已有些“增能型”扶贫的基础上拓展“合作型”扶贫,既通过资源合作达成了增能,又在管理合作中引导村民培养与现代生产相匹配的观念与习惯,打造与社会有关部门的联系,从而达成了有效扶贫。正是在积极的参与管理中,村民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培养了与现代生产相匹配的观念与习惯,才使扶贫工作获得显著成效,并且这种积极观念和好习惯的培养具备长期效应,能使他们最后真的意义上彻底摆脱贫困。

    (三)有益于充分借助有效资源,提升扶贫工作效率

    优势视角重视挖掘案主自己及其所在社区的资源优势,并对这类优势资源进行有效借助。传统问题视角下的扶贫工作总是只看到贫困者的问题,而忽略对其资源和优势的挖掘。譬如很多扶贫项目常常会对扶贫对象进行“一刀切”的某种技能培训,而在培训之前并未对扶贫对象及其所在社区的能力、资源、优势和需要进行科学评估。中山大学张和清教授等人对云南绿寨的扶贫实践研究发现,之前基层政府在绿寨反复调整产业结构,传授给村民换种新产品种(甘蔗、洋芋、青刀豆等)的多种方法,结果都以失败告终,村民的生计情况并无好转,甚至很多农民负债累累。后来,张和清的扶贫团队竭力挖掘当地的优势资源,从当地居民最善于的老品种水稻种植入手,帮助村民大幅度提升收入[7]。可以看出,绿寨后来的扶贫之所以可以成功,主要在于从村寨既有些优势入手,而不是盲目引进农业科技。优势视角需要对扶贫对象及其所在社区有足够的认知,充分看重在地资源,将外部资金、技术与扶贫对象及其所在社区的文化、历史、优势有效结合,保证扶贫资源的有效借助。

    3、优势视角下农村扶贫社会工作的革新实践路径

    优势视角专注于从案主内部建构自我支持,同时从外部建构社会支持,形成双向的社会支持互联网。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拓展工作。

    (一)挖掘贫困群体的优势,提高其人力资本

    1.拓展“优势视角”教育,进行“精神扶贫”。受自己弱势的经济情况、边缘化的社会处境等原因影响,贫困人口大多从“问题视角”看待自己,缺少自信,看不到我们的优势和潜能,甚至不少人在传统的“输血式”扶贫模式影响下形成“等、靠、要”的依靠思想,陷入“精神贫困”。这种“精神贫困”会成为一种精神桎梏使贫困者裹足不前,甚至自我贬损,消极退缩,影响外面扶贫介入手段的推行成效。若要使扶贫工作精确有效,第一要拓展“精神扶贫”。依据优势视角理论,精神扶贫可以从赋权和抗逆力练习着手。如本文第一部分所述,赋权就是“将案主视为?e极的能动主体”并“扩大案主的能力和优势”。几乎所有些事情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都可以视为一种优势,尽管刚开始如此的优势并不明显,甚至表面上看着不可能。大家不但获益于成功经验,而且获益于遭到的挫折[4]72-73。上文还提到,“抗逆力是一种面对磨难而抗争的能力”“大家在遭遇紧急麻烦时会反弹,个人和社区可以克服和超越紧急麻烦的负面事件。”基于这类对人的优势、潜能、战胜逆境能力的乐观假设,扶贫者对贫困群体拓展精神扶贫时第一要掌握接纳和聆听,案主的故事和叙事都包括着他们的优势、兴趣和愿景。要为受助对象创建一个充满关怀和信赖的环境,通过积极的设问,引导案主发现我们的优势和潜能,并从中获得自豪感,进而激起其改变近况的内在动力。譬如可以问一些“存活问题”:当你需要面对无数的挑战时,你是如何坚持下来的?你怎么样面对日常的困难?或者面对这类困难时,你心里在想什么?什么困难给了你特殊的力量?你需要依靠什么特殊的品质才能战胜困难?还可以问一些“例外问题”:日常什么时候感觉状况还可以?你是如何进入那种好的状况的?生命中的什么时刻或者事件过去给了你特殊的抗逆力和指导[4]77-78?通过这类问题的询问,引导扶贫对象看到自己在面对困难时并不是一直束手无策,还是有我们的解决方法,从而有信心达成从自我怜悯到重生、从失败到复活、从抗争到抗逆的转变[4]74。

    2.挖掘优势,依据各自优势进行分类技能培训。扶贫者可以通过以下几类问题的设问来挖掘贫困群体的优势和资源:第一,问一些“可能性问题”:你所追求的将来生活状况是哪种?你喜欢做什么事情?我怎么样帮你达到你的目的?第二,问一些“评价问题”:当大家表彰你时,他们一般会表彰你的那几个方面?第三,问一些“支持问题”:什么人给了你特殊的理解、支持和指导?这类人给了你什么不一般的东西?在过去的日子里,哪种社团、组织过去对你有过特殊的帮忙[4]75?通过“可能性问题”和“评价问题”的询问,可以帮助案主发现其被忽略的优势。譬如案主想要改变贫困处境的意愿;对扶贫工作者的信赖和积极配合的态度;在某些方面有我们的兴趣、喜好、专长;健康的身体;勤勤恳恳的出色品质等。通过“支持问题”的询问,可以挖掘扶贫对象可以借助的资源。

    在对扶贫对象优势和资源充分挖掘的基础上,依据各自优势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分类技能培训。一方面,分类培训要结合每一个人的年龄、文化程度、兴趣、专长等因地制宜。对文化程度较高者要结合其专长、优势进行一些技术性强、科技含量较高的技能培训。对文化程度较低者虽然不合适拓展高技术含量的技能培训,但要结合其自己优势拓展一些针对性培训,譬如有的女人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动手能力强,可以对她们进行一些手工技能的培训。其次,对扶贫对象的技能培训要与其所在社区的进步方向和目的合适合,使个人的进步与社区的进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依据优势视角理论,社区的进步也要充分看重本社区资源和优势的挖掘,如此才能事半功倍。 (二)挖掘社区资源与优势,促进社区资产建设

    美国学者迈克尔?谢若登上世纪90年代提出了资产建设理论。他将资产分为有形资产(主如果指货币储蓄、金融债券等经济资产)与无形资产(包含个人信用、人力资本、文化资本、社会关系互联网、政治资本等)[8]。下面着重从中观的社区层面探讨怎么样挖掘社区的物质、文化及人际资源促进社区资产建设。

    1.挖掘社区物质优势与文化优势,促进社区“有形资产”建设。社区的物质资源主要包含当地的气候环境、土壤、水资源等自然资源与“农林牧副渔”等产业资源。社区进步应该因地制宜,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适应并看重在地资源的挖掘。“社区建设催化着扎根于当地生活和优先性的变迁过程……社区我们的优势或是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被视为核心所在。”[4]16譬如在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区域就应在农业进步方面做文章,挖掘当地农民在农业方面的既有优势,并进行进一步的技术培育和提高。张和清教授的团队在云南绿寨的扶贫就是成功范例。在以渔业为主的渔村,则应充分发挥当地渔业优势,并进行一些产业化的运作以锦上添花。譬如在广西北部湾的渔村,有人建议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进步休闲渔业[9]。如果是在具备好自然生态的村庄,则可以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资产建设。譬如台湾区域一个名为“桃米里”的村庄以“生态社区打造”为方向,成功达成了从一个传统农村向结合有机农业、生态保育和休闲体验的教育基地转型,现在与日月潭一块被国内游客所知道,成为大部分国内游客赴台旅游的必去之地。[10]

    除去社区物质资源的挖掘,在扶贫工作中,还要深入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进步特点文化商品和文化项目,促进文化产业化,增加社区有形资产――经济资产。“优势视角在扶贫办法上愈加重视个别化和差异化,符合当地社会文化背景和贫困群体实质需要成为衡量扶助办法专业性的要紧指标[11]。文化资源的挖掘现在在国内少数民族区域已有较多实践,大部分以民族特点手工艺品及民族舞蹈、音乐等形式呈现,特别在旅游业较为发达的区域做得最好。其实,其他非少数民族区域也有各地独特的文化可供挖掘借助,或者即使文化特点不够鲜明,也可以盘活在地资源进行“文化深耕”。在此方面,日本的“造町运动”及台湾区域的“社区打造计划”值得借鉴。无论是日本的“造町运动”还是台湾区域的“社区打造计划”都特别看重“在地性”和“文化性”。譬如?_湾区域山楂脚社区挖掘了红茶文化,再造了传统的红茶产业;桃米村重新认识到当地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借助青蛙、蜻蜓、蝴蝶等在地资源塑造生态旅游产业。

    2.提高社区社会资本,促进社区“无形资产”建设。谢若登的资产建设理论中的无形资产主要包含个人信用、人力资本、文化资本、社会关系互联网、政治资本等。社区中的无形资产就是指社区成员所拥有些上述资本。社区成员的人力资本等内容在上文已经加以讨论,此处着重对社区成员的社会关系互联网建设问题进行讨论。加大社区成员之间社会关系互联网的建设能够帮助提高社区的社会资本。“社会资本就是指社会连结,与随着而生的规范和信赖。”[12]1普特南对意大利的研究发现,决定区域政府是不是有效运作的要紧原因是结社生活是不是有活力,与在这个地区里陌生人之间的信赖程度。[12]7类似地,要想促进贫困农村社区的进步,除去各级政府自上而下的政策、资金的扶持与提升村民个人的人力资本,还需要加大社区的人力资本建设,加大社区居民之间的连结与由此而产生的信赖,如此才能使政策更有效地实行,资金更高效地借助。那样,怎么样加大社区民众之间的连结和信赖?可以运用社会工作的小组工作办法,帮助村民组成多种民间社会组织,通过在组织内的互动、交流,协商社区事务,一同探讨脱贫致富的道路,同时还能提升社区公共事务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多例实践案例已经证明了社区居民自下而上的参与对推进社区进步的重要程度。譬如钱宁教授的团队在云南的扶贫实践中,通过打造社区议事会、社区文化夜校、妇女小组和农业技术小组、打造社区进步基金等多种草根组织,由村民自己推选负责人,自己组织活动,管理资金,协调生产、学习活动,获得了好成效。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村民们不再像开始时那样消极被动,而是可以积极参与商讨社区事务,自己组织起来解决社区问题,社区参与意识和能力显著提升[13]。社区居民最知道自己需要,只有充分发挥当地居民的主观能动性与他们的聪明才智,才能真的使扶贫工作满足他们的需要,不至于出现服务与需要脱节错位现象。需要强调的是,在农村社区人力资本打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乡村精英有哪些用途。有研究发现,乡村精英对地方内在资源与文化底蕴知道充分,在农村内源式扶贫,尤其是关注贫困主体自我进步能力、探求地方特点反贫困路径的过程中发挥了独特有哪些用途[14]。

    (三)链接社会资源,促进多方合作

    除去提高村民的人力资本与促进社区资产建设,还要发挥社会工作链接社会资源的功能,帮助村民打造外部的社会资源互联网,推进村民与政府、社会、市场间进行有益互动。

    1.准时知道政府和社会的有关扶贫信息,帮助村民与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达成有效链接。现在大部分贫困人口集中于边远区域,信息闭塞,对政府的扶贫政策及有关扶贫信息不可以准时知道。扶贫者要准时向村民传达政府的扶贫政策,并在科学评估村民需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传递有关扶贫信息,以帮助村民在就学、就业、医疗等方面获得政府资源与社会资源。近年来,一些国家项目的推行促进了农村区域,尤其是边疆民族区域的社区建设和社区进步,但在项目的选择、项目策略的拟定过程中,国家意志占据主导地位,从项目推行的成效来看,出现了国家意志和地方政府的一些冲突。[15]之所以出现冲突,主如果这种自上而下的项目推行方法,未能对村民及社区的问题、需要和优势进行充分评估。社会工作的专业办法在推行项目的过程中有一套严谨的程序,强调需要调查――问题剖析――拟定策略――推行策略――评估与跟进的动态评估与介入的规范性过程。在国家大力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力量介入精确扶贫的大背景下,社会工作机构及其工作者应尽快深入贫困农村区域对当地进行精确的需要评估,并以此为基础将政府及社会资源与村民的需要进行精确链接,从而达到精确扶贫的成效。 2.准时传达市场信息,搭建城乡公平贸易平台。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成为现代社会中大家进行权力、利益交换活动的非常重要资源。广大农村区域特别是边远区域的农民因为信息的匮乏非常难依据市场信息有效地组织生产,常常出现农商品大片滞销的情况,甚至有一些学会信息的强势集团,通过对农民封锁信息,坑害农民,从中渔利。所以,增强贫困农民获得信息的意识、途径和能力对其脱贫至关要紧。社工在初期要准时获得市场信息并向扶贫对象有效传达,之后要逐步培养他们获得信息的意识,拓宽他们获得信息的途径,增强他们获得信息的能力。除去在信息方面的帮扶,社工还应帮助农民加大组织化,成立各种合作社,增强与城市工商业者谈判的能力。同时,社工还可以发挥桥梁纽带用途,为城乡之间搭建公平贸易的平台。譬如“广东绿耕社会工作进步中心”通过在城市打造公平贸易的直销平台这种城乡合作式的扶贫方案在帮助村民增收方面获得了肯定的效果[16]。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考试网(https://www.scxhcf.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考试网微博

  • 国家人事考试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